1、坚持母乳喂养。
2、合理喂养。
3、让宝宝多喝水。
4、选用度数低的白酒。
5、选用安全奶嘴。
6、腹部按摩。
7、多活动,让肠道产气增多,以增加肠蠕动功能。
等。
1.如果孩子大便发烫、夹杂着血丝、排便时肛门痛、频繁的大便次数多而量少等。
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此时需要完善血常规等检查以利对症治疗。
2.如果孩子每次吃奶时都会吐清水,体重突然减轻、食欲不振、经常哭闹、腹胀肚痛以及精神萎靡等。
一般是因为患有某些肠道疾病所致。
患肠炎以后,肠道菌群失调,食物发酵产气增多且治疗效果不彻底,就会患上消化不良和脂肪泻。
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乳糖酶缺乏。
其症状表现为腹泻、腹痛、以肚脐为中心定时痛和排气及排便。
3.如果孩子大便发粘、颜色变绿或者呈黑色,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。
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一天,大便可能是黄色但随之迅速加深呈黑色;下呼吸道感染多是绿色或黄绿色,大便出现粘液、脓性节片及血便者,一般是炎症细菌在肠道内发生了机械性刺激所致。
发现孩子大便有异常情况,并且表现出其他孩子、妈妈或医生不能识别的特殊行为时应该及时就医。
4.如果宝宝有下列异常行为,则表现出继发喂养不当导致的腹泻或腹泻引发的营养不良,要及时就医。
包括急性腹泻发病在24小时内或24小时较长时间内连续腹泻并出现乏力、精神不振、食欲减退、哭闹等。
引发症状的不可控制性的腹泻出现在数日之内。
呕吐次数越来越频,还出现发热等其他症状。
频繁地从母乳或鸡蛋、牛奶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喂养中吸收营养。
出现便血、镜子变软,大便稀带有黏液和胆汁。
抽血检查时,白细胞计数超标或正常。